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实验京剧《王者俄狄》精彩首演厦门
发布时间:2019-12-14 发布来源: 浏览次数:2569
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团)创排11年,先后参演过多个国际艺术节的实验京剧《王者俄狄》已于12月11日晚在福建厦门歌舞剧院剧场精彩上演,博得了厦门各界观众的热烈鼓掌和好评。这是《王者俄狄》国内外巡演的第131场,也是该剧首次在滨海城市厦门亮相。《王者俄狄》创演11年来,以探索戏剧多样性表达的实验戏剧舞台,受到众多外国专家和观众的喜爱,是浙京在东西方戏剧融合上的一次非常成功的跨文化戏剧实验。
11日晚上,厦门歌舞剧院剧场内观众坐的满满堂堂,很多的厦门观众都是第一次观看浙江京剧的演出,更是第一次观看这部将东西方戏剧巧妙融合的《王者俄狄》。整晚演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一直伴随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得主翁国生和毛泠璎、王峰、陈瑞云、程佩洁、黄永、尤志磊、马亮亮、董世超等浙京优秀演员的精彩演绎,使得热情的厦门观众沸腾了,大家久久围聚在舞台前不愿离去。厦门戏曲界的资深专家马列、戴秋玲、贾朝晖、陈炳聪、吴慧颖和“梅花奖”演员苏燕蓉、吴晶晶等都很有兴趣的观看了演出,并对浙京11日晚的完美舞台呈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新社(厦门记者站)、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海峡导报等新闻媒体,都对11日晚浙京《王者俄狄》的精彩演出给予了大篇幅的图文报道,并予以了很热情的评价。
京剧《王者俄狄》的观剧精彩亮点
(一)、浙京“实验京剧”的跨文化之旅
自西洋戏剧被介绍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古老的戏曲该如何改革,让戏曲艺术焕发时代生机,成为一个世纪以来戏剧家们探索的重要命题,以中国传统戏曲形式演绎西方戏剧剧目,用戏曲特有的表演符号体系传播西方戏剧文化,使外国名著“戏曲化”,成为当下跨文化戏剧实践的重要课题和有益尝试,《王者俄狄》无疑是这场实践的典型代表,该剧以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为蓝本,延续了原剧最为经典的倒叙式戏剧结构,故事和情节做了本土化调整:不愿接受“弑父娶母”的命运,俄狄王子断然离开养尊处优的柯兰国,在解开斯芬克斯之谜以后,梯国人推他为王。俄狄王位居梯国三春,以仁慈的胸怀、英明的国策,将梯国治理得国富民强、社稷平安。不料,一场突如袭来的瘟疫可怕地降临,刹那间梯国上下万民哀号、尸横遍野。先知的神灵告知,只有找出当年杀害先王的凶手才能够扫除瘟疫,俄狄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柯国乳娘和先王侍从的到来将俄狄“弑父娶母”的命运真相推到他的面前,经历内心灼烧的俄狄,自毁双目,用放逐进行自我惩罚。
京剧《王者俄狄》的故事发生地从古希腊变成了中国两个虚拟国,除了俄狄的人名,其他角色都变成了中国式称谓,三个原著中的先知被富含中国式意象的“算命人”代替,但这些本土化改编并不影响剧本核心故事发展,浙京《王者俄狄》的改编遵从了实验京剧:简洁的人物关系,集中紧凑的剧情,淡化外部背景的剧本处理等几大标志性特点,让故事核心集中在俄狄如何一步步揭开真相,内心一遍一遍被凌迟的情节推进上。
《王者俄狄》之所以在海内外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和好评,离不开它既遵循又创新。有《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做蓝本,能引起西方观众的共鸣,京剧化的呈现,能引起他们的好奇。不同的是,在处理揭开真相的问题上,《王者俄狄》侧重于家国深情,俄狄看到百姓煎熬,国家生灵涂炭,他心中的家国大义让他内心备受煎熬,最后用“刮骨疗伤”的方式拯救了国家,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一次改编,《王者俄狄》不仅仅是一个命运悲剧,更是一场英雄主义的赞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悲剧是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宣泄,不允许插入戏剧的元素。《王者俄狄》不仅仅能够引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更重要的是淡化了原著的神话色彩,侧重于塑造一个英雄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正如编剧孙慧柱所言,我们是从中国文化中取材的,俄狄王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为救国民不惜“大义灭己”的少年天子。
(二)、精彩“西方故事”的中国戏曲化呈现
西方戏剧情节创作一般追求整一、规范,注重写实,这与中国戏曲的写意、抒情化表现完全不同,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展开完全按照逻辑路径,注重情节发生、发展、结局的完整统一,中国戏曲的美学价值,更多在于“以歌舞演故事”的抒情表达。唱念做打除了推动故事情节需要之外,更能将隐形的内心感受显性的传递给观众。《王者俄狄》的改编,将原著中的大段对白用唱腔替代,主演扎实的唱功以及大段的京剧咏叹念白将内心的转折起伏,挣扎和撕裂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舞美方面,背景打破了一桌二椅的传统形式,只有一个王座,和周边的布景,几乎“空白”的写意方式,给了演员无限的发挥空间,因此才有精彩的几大段舞,开头的“奔马舞”,结局的“刺目舞”将戏曲“歌舞演故事”的特征发挥到了极致,尤其在最后一幕,得知真相的俄狄王痛苦异常,言语已经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折磨,他猛然从龙袍里甩出3米长尾端被染成鲜红色的水袖,用大写意的方式表达了刺目之后的悲壮,极具震撼意味。国际戏剧协会塞浦路斯中心主席乔治·乌先生在看完《王者俄狄》一句以后的观感中谈到:我们常常在一些古希腊戏剧表演中看到技巧,看不到激情,或者只看到激情,看不到技巧,在京剧《王者俄狄》的中国艺术家身上,我却看到了精致的京剧表演和充满激情的古希腊悲剧人物的心灵震荡共存一体,非常令我震撼!
(三)、这种“跨文化戏曲改编之路”将会走的更远
中国戏曲自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改编西方西方剧目,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现象,京剧改编西方戏剧的剧目,简化人物关系和舞台,聚焦故事核心,实际上是京剧程式化的一种进化和创新,因此,被改编的剧目,不但要接近戏曲美学精神,还要接近上演剧目的艺术表现方式,否则就会“水土不服”,达不到理想的舞台效果。浙京的《王者俄狄》作为改编古希腊悲剧的成功范例,有庄严肃穆的史诗意味,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舞台优秀作品。中国戏曲的跨文化戏曲实验,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是中国戏曲兴旺发展的富有生机的一条道路。
美国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大师、著名戏剧导演理查德•谢克纳看了《王者俄狄》以后兴奋地说:“中国戏曲海纳百川的力量实在太强了,它能运用京剧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此准确地传递2000年前古希腊著名悲剧的深厚内涵,这种表现手法是西方歌剧不能比拟的,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生命力真是强悍,竟然在中国的京剧中‘凤凰涅槃’,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一次伟大的实践。”
挪威当代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霍姆看戏后说:“这是一台特别让我震撼的中国式古希腊悲剧,戏剧的结构处理,导演的语汇阐述,演员的精湛表演,音乐的交响渲染,都让我感到震惊,这是我看过的最有特色、最具有现场表演冲击力的《俄狄浦斯王》。它简明扼要地表现出了古希腊悲剧的人文主题,用中国式的舞台表现手段展现出一个悲剧英雄的矛盾心态,让我唏嘘落泪。”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对《王者俄狄》评价道:实验京剧《王者俄狄》是翁国生为当代京剧剧场所做的一次很好的实验。舞台上种种富有意味的转换让我们看到:原著蕴含的本属于西方古人的命运、哲思、伦理、情感,原来也是可以通过京剧的表现形式与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体验衔接并且共振的,外国经典名著的深刻人性内涵并未因为中国京剧的表演而削减褪色。与此同时,我们依然欣赏到了传统戏曲表演的精彩精湛,尤其是导演卢昂、翁国生融入了现代剧场理念的编排创造,以及翁国生个人的积累深厚、不避繁难的高超表演技艺。